人類在決定行為的時候,

通常涉及兩個層面。

 

一個是後果思考,你會思考這件事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,成功率多少,來決定要不要行動。

 

一種是人格思考,我是誰,我會怎麼做?

 

前者可能造成成功,後者造成了風格。

 

 

上海青幫杜月笙說過一個人生名言:

 

膽小的男孩一般能成大事。打仗前思後想的,才是帥才。流淚的男人一定有愛心。舉棋不定是一種美德。

 

說明的就是後果思考的重要性。

 

 

 

劉備曾經率領著三千兵去解徐州之危,打一場正義但不會贏的仗,

很明顯的,就是一種人格思考:我是劉備,我必須去。

 

 

人不會永遠都用一種方式思考,你有時要顧慮到後果,有時要顧慮到人格。

另外,有個有趣的統計學:

 

棒球比賽中,會選擇盜壘的人,在家中的排行,通常都是老么。

喜劇演員或藝術家,通常也是老么。

 

「你是弟弟吧?」

 

當兵的時候,有個人這樣問我。

 

「你散發著就是老么的氣質。」

 

我想如果我不是家中的老么的話,我可能不會執著的要回野餐墊。

 

老么天生有著跳脫這個世界的氣質。

 

說到這,你如果要教導孩子做出正確的選擇的話,比較有用的方式是用人格思考的方式。

 

 

例如你如果罵他:

「你不能不還別人野餐墊,不然別人會記恨一輩子,可能還會開粉絲團罵你。」

 

這就是屬於後果思考,孩子思考的是:真的嗎,被罵會怎樣嗎?

不痛不癢啊。

 

 

但是如果你是說:

「你要當一個不還野餐墊的人嗎?」

 

這就是屬於人格思考,從今天開始,他每天看到鏡中的自己,

都會想到自己就是一個不還野餐墊的人,

這件事牽涉到自己的風格,氣度。

孩子也會因此,朔造出正確的人格。

 

 

 

「你要當個不還野餐墊的人嗎?」

 

閻立,你看著我的眼睛說。

 

 

2017/10/26 天氣晴 

 

閻立還沒還我野餐墊

原文刊登於 每天更新閻立竊佔我的野餐墊歸還狀況 粉絲團
 

 

https://goo.gl/rFB8NW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散文小帥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