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你知識淺薄愚昧無知卻又想讓別人覺得你很厲害的話,

其實有個簡單的辦法:

一直否定別人就好了。

 

根據實驗研究,當一個人對一個藝術品或電影提出批評時,

別人對他的專業感就會提昇。

 

但你其實認真思考,大部分的評論家,都沒有什麼創造的屁能力。

 

評論家不會創造,

美食家不會煮飯。

 

就有個名號。

 

說起名號,最近收了很多履歷,發現現在的人應徵時履歷充滿了名號。

 

總是喜歡把自己跟某些大品牌連在一起。

 

例如把自己合作的客戶寫著某某銀行,跟他要了作品連結,

結果只是拍攝了一場某某銀行的活動記錄。

 

還有自稱跟某大品牌合作拍咖啡廣告的,結果要了作品只是拍咖啡廣告的幕後花絮。

 

 

總是這樣,人類需要用別人來定義自己。

 

可惜現在自稱大師的人太多了,

 

大概就像你做了一道菜,朋友吃了吹捧了一下說可以開餐廳,

 

你就狠下心花了三百萬去投資自己開餐廳這樣。

 

給個三分顏色就開起了染房。

 

這本來是個諷刺,但是後來發現,

這個世界對於開染房的要求,會不會真的就只需要三分顏色?

 

 

講到創作這件事,

 

我們常常看到什麼大師啊分享人生成功經驗啊殺小的,都很愛講一個觀念:

 

「把一件事做到最好。」

 

事實上根據科學統計,真正成功的人,都是亂槍打鳥。

 

散亂的一直做,失敗就轉條路,直到找出成功的方法。

 

就像把妹一樣,高手都是亂槍打鳥。

 

你想像如果交友app,規定你只能跟一個對象聊天,直到結婚為止,

這個app有人會用嗎?

 

關於創新,另外還有一個更有趣的統計了。

 

以創新來說,成功創新的人,通常不是那種汲汲營營的人,

而是有著一種「懶散又拖延症候群」,

最後才寫暑假作業,最後一刻才交報告,

東西慢慢做。

 

就算再怎麼無知,你應該也聽過蒙娜麗莎的微笑。

 

但是你應該不知道,這幅畫畫了4年。

 

達文西是一個廣泛科學愛好著,畫到了一半,跑去研究光影,

東摸摸西摸摸,最後才完成了這件事。

 

 

米開朗基羅對著有瑕疵的一塊石頭發呆,人家問他在幹嘛他說:

我正在工作。

 

然後,大衛像完成了。

 

金恩博士,直到上台最後一刻,都還在修改他的演講稿:

I have a Dream.

 

拖延的樂趣在於,你隨時可以想到新點子來完整你的創意,不用拘泥於已經著手的進度。

也就是不用擔心砍掉重練,因為根本還沒開始。

 

 

當然,不是拖延就會成功,中間你必須去玩樂,去研究東西,成為一種散發性思考的來源。

 

 

我想閻立拖延不還我野餐墊,也是在做散發性思考吧。

 

 

2017/10/28 天氣雨

 

閻立還沒還我野餐墊

 

原文刊登於 每天更新閻立竊佔我的野餐墊歸還狀況 粉絲團
 https://goo.gl/rFB8NW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散文小帥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