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為什麼只要是女倒追男的戲碼,劇中的男主角一定要對任何極品正妹不屑一顧?」

 

    這是我看完渺渺的第一個感想。

 

大抵上現在的偶像劇都跳不出這樣的窠臼。

 

(其實這不是編劇的問題,通常是製作人的問題,有些製作人就是喜歡

一些普通宅女倒追公子哥的戲碼,還連續來好幾部,但普通宅女卻是正妹飾演,

我聽了幾個編劇談論編劇會議的內容挺好笑的,不過這不是我今天想寫的重點。)

 

 

看著兩個正妹撐完渺渺這部電影,其實有正妹看,也不算浪費時間。

 

 

但是這部電影的開頭,用了一首日文歌,叫做「長春花」

 

 

 

那時我微笑了一下,

 

這是一個台灣原住民創作人鄒族高一生在日據時代統治後的作品,

 

當然你看電影不用知道高一生最後被白色恐怖槍決,

 

也不用知道這首歌是一個下午,他坐在窗邊看著長春花搖曳

 

他想寫一首歌送給她老婆所寫出來的。

 

 

(真的不要用崇拜的眼神看著我,不然我會驕傲。就跟貧民百萬富翁一樣,我就剛好知道答案罷了。)

 

 

去年的這個時候,

 

我接了幾場演唱會的案子,是一些獨立音樂的活動。

 

我一直對於接案子這件事是消極又煩悶的。

 

但我拍了第一場,我就愛上了這個案子。

 

第一首,就是小美唱的「長春花」。

 

那是校園的禮堂,昏暗的燈光配上來自高山的照片疊影投射。

 

安安靜靜的大講堂裡,

 

等待著開場的不耐的觀眾,緩緩的一種像是手風琴的樂器慢慢響起,

 

小美的第一個音出現時,你會開始想著

 

「我要跟誰分享這首歌?」(我想是愛人吧)

 

很奇怪的,當小美唱完時,你會忍住不去拍手,

 

好像一直想把氣氛留在最後一個音符上,任何多餘的聲響都破壞了這種恬適的感覺。

 

我在剪接的時候,總是會為了這首歌拖延進度。

 

然後我接了10幾場這個案子。

 

 

 

 

渺渺一開使用了兩次這首歌的梗,我以為是什麼伏筆,但是可惜並沒有再出現過。

 

反倒是最後密集的用了兩次旅行的意義來做結,一部電影為何須要借重別人成功創作過的映像來貶低自己呢?

 

這感覺就好像我幹嘛找一個比我強的人來當行政院長呢?(笑)

 

 


 

註1:  4分18秒開始, 自己快轉,不要這麼懶。

註2:適合夜深人靜聽,如果在很HIGH的時候聽,聽完解HIGH不甘我屁事。

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散文小帥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